灶王爷叫什么名字(灶王爷是哪位神仙)

灶神又称灶王爷,灶君,灶君司命,灶神星君,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人们称这位尊神为“灶君司命”,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因而受到崇拜。

灶王龛大都设在灶房的北面或东面,中间供上灶王爷的神像。没有灶王龛的人家,也有将神像直接贴在墙上的。有的神像只画灶王爷一人,有的则有男女两人,女神被称为“灶王奶奶”。灶神是汉族民间最富代表性,最有广泛群众基础的流行神,寄托了汉族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灶王爷到底是谁?为何人们对他又爱又恨,都不敢得罪他?

和信奉上帝一人的西方基督教不同,在我国土生土长的道教是一个典型的多神论宗教。上至玉皇大帝、王母娘娘,下至城隍爷、土地爷、山神。自古以来,生活在九州大地上的人们便信奉着各种各样的神仙,并对他们保持着敬畏。

在众多的神仙中,有一位格外特殊,他便是被民间称为"灶王爷"、"灶君""灶神星君"的灶神。

在民间,广泛流传着一个歇后语,叫做"灶王爷上天——有啥说啥",这反映出了灶王爷的工作便是向上天汇报。

至于汇报的内容,则是凡间家家户户的生活状况,是否行善或作恶。也正是因为他能够将凡人的一举一动上报天庭,百姓们都十分担心他对天帝说什么不好的事情。所以到了年底,都要恭恭敬敬请其升天,希望他能多说些好话。

那么,灶王爷到底是谁,为什么人们对他的感情是又爱又恨呢?

灶自古以来便是我国民间常用的生火做饭的设备,古代的人们相信万物有灵,所以灶自然也有与之相配的"灶神"。

最早的灶神可以追溯到我国的商代,在记载先秦时期礼制的《礼记》中,曾有"王为群姓立七祀"的记载,七种祭祀的其中一个便是祭灶,可见早在先秦时期,祭灶就是重要的仪式,被官方所推崇和看重。

渐渐的,民间有了灶神这一形象。且尽管版本众多,但一个被普遍接受的点就是,灶神是负责向上天汇报人间情况、考察善恶的神灵。在每年的十二月廿四日,灶神便会离开人间,前往天界汇报家家户户一年以来做了什么,所以这天也被称为"送灶神"。

为了让灶神多说好话,百姓们便会制作一些又甜又黏的糕点,来让他多进美言,这也是著名对联"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的出处。

总之,关于灶神的习俗大体统一,但各地还是有着各色的差异,而这些差异和对于灶神身份的各种说法相比,只能说是小巫见大巫了。

清朝类书《事物原会》里,称灶神是"黄帝作灶,死为灶神。"而在《淮南子》中,则说:"炎帝作火,而死为灶。"此外,明朝的《周礼说》中则表明自己的观点是:"颛顼氏有子曰黎,为祝融,祀以为灶神。"

我们知道,炎帝、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而祝融则是上古神话中的火神,他们自然是不可能委身当一个负责传递信息的灶神的,所以这些说法和民间所广泛认可的灶神形象有所出入。或许是因为灶离不开火,所以人们便将火神、火德之帝奉为了灶神。另一种说法出自汉代经学大师郑玄,他主张灶神其实是一个名叫先炊的老妇。

先炊是传说中烹饪技术的发明人,被誉为炊事之神,郑玄认为民间的祭灶神便是在祭祀她,到了规定的时候,即使是贫苦人家也会拿出酒食来供奉先炊,"以其有功于饮食,故报之也。"

在记载了鲲、鹏等神奇事物的《庄子》中,有着皇子告敖对于灶神的描述,书中写道:"沉有履,灶有髻。"说灶里有一个名叫"髻"的鬼神。

到了西晋,出身宗室的史学家司马彪在注解这一段时写下了"灶神,其状如美女,着赤衣,名髻也"的文字,这为灶神的形象提供了一种崭新的答案。继灶神是女子的说法之后,成书于南北朝的《荆楚岁时记》更是认为灶神并非一个人,而是"灶神姓苏名吉利,妇姓王名抟颊",他们二人为灶公灶母,共同负责灶神的工作。

总之,关于灶神的出身问题,人们的说法不一而足。但自从被道教引入神仙系统,灶神便成为了"九天东厨司命太乙元皇定福奏善天尊",其出身也就没那么重要了。

至于在民间为何人们对灶神又爱又恨,我们可以先看看道教大师葛洪在《抱朴子》中的记载:"月晦之夜,灶神亦上天白人罪状。大者夺纪。纪者,三百日也。小者夺算。算者,一百日也"

也就是说,到月亮晦暗的夜晚,灶神就会上天陈述凡人的罪状,犯下罪行较大的,会被夺去三百天的寿命。而犯错小的,则会被夺去一百天。

对于凡人而言,一百天就已经算是很长的一段时间了,更别说接近一年时间的三百天。

灶神会监督人们的举动,还会减少犯错者的寿命,自然在民间很受人畏惧和怨恨了。

不过另一方面,从清代《敬灶全书》的记载来看"灶君受一家香火,保一家康泰……每奉庚申日,上奏玉帝,终月则算。功多者,三年之后,天必降之福寿"。可见,灶神还兼有百姓的守护神、功劳的汇报者的角色,如果坚持行善三年,灶神便会上奏天帝让其降下福寿。

因此,人们对灶神还是十分敬爱的,不然也不会出现"灶王爷"这个称呼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