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无力与步入社会的关系

爱无力与步入社会的关系

被接纳被爱的孩子,还有真正爱自己孩子的父母眼里,透露出来的信息量之一就是,家庭成员里的每一个人:都被允许可以只跟ta自己比。

第一次考了40分,第二次考了60分的小孩,在这样的家长眼里,是进步的孩子,因为跟自己比ta这次是进步的。(有些人会说,那是因为这样的父母没有经济压力所以不缓不慢,但其实很多做不到的人,穷的并不是钱。只是这件事会间接导致更多不如意,因为他们给自己的家庭种不上好的种子,所有的方面都会在这个家庭里,循环的受影响)

但在本身自己就匮乏爱的父母眼里,这是一种绝望。因为他自己身上也没有被爱(只跟自己比)真正影响过。

父母自己都没有的东西,掏不出来给孩子,这很正常,不能乱期待对方还能凭空掏出来什么东西。但是这种缺东西的影响力,家里每一个人都回避不了。

那么问题来了,这种看起来无解的事情,难道就是每一个爱无力家庭的小孩的终局和定局么,难道连迈出一小步的可能性,都要自己打消掉,或者把信心消磨到彻底没有么。

其实这件事说难也难,说不一定也不一定(有一部分人是可以逐渐形成,爱自己的雏形,摆脱爱无力的家庭惯性的,但是需要一点点坚持和毅力,甚至攻击性)

得到爱、爱无力这两个基底,和长大步入社会又有什么关系呢。

爱无力没有主体性的父母和这种家庭环境,会在小孩身上留下很多触发机关,这些机关会让小孩在未来的日子里,也同样出现主体性差的各类衍生问题,明明无事发生也烦,穿上漂亮服饰依然心里不平衡,在家点外卖闭门不出时,也依然会涌出社恐情绪,这类不合理,也无端就闹心的情绪。

不光是主体性受影响,其实如果你自己有察觉,你会发现你的边界感,定力,自我,甚至体感都是亚健康的状态。不是太少就是太不稳定,总之就是用的不称心如意,不顺手。

“被允许,任何环境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不跟自己之外的人比进步的进度”这件小事,其实是一种很深的需求。

如果有人从小就被阻止这类底层需求,那ta随着年龄增长,时间线越长匮乏感会越重,甚至当自己手头有不少钱的时候,在自己被父母“已教会”的这套思维模式下,依然会让ta挥霍大把金钱也换不来一个好的状态。

不光是状态受影响,缺乏主体性一系列东西的人,社交也是受影响的。

我经常说人状态高,但是状态高具体是什么,难道是这个人很嗨么,不是的,而是一个人和过去的自己相比,能感受到在不断向上升,对未来有希望,眼前的事不迷茫,这些会让你更好的呼应社会里的需求。

社交稍微好一点的人就知道,高情商并不是话术,“看见”也并不是简单的察言观色。

而被允许永远可以只跟自己比的孩子,天然的就有很多人难以名状的领先感,他们从小就状态高,其他人感受到他们身上的领先感和难以描述的东西,就是这个方向上的游刃有余。

这件事情是可以复制,可以弥补培养的,什么时候都不晚,先从这件很可能在很多人眼里,看都看不上的小事(刻意的只跟自己比,来获得爱自己的能量)做起,慢慢你就找到好家庭里出来的孩子的感觉了。

即便父母没有给你“你永远可以只跟自己比的这种教育传承和影响力,你自己也可以给自己这样的意识,同时如果有人,想用他们那套东西让你从这个状态里掉出来的时候,你可以适当的使用攻击性去拒绝。

即使拥有的再多,惯性的和别人比也会丧失力量,这个有层出不穷的案例,因为这本就是一种错误又低维的思维模式,就像是有修为的人,即使衣衫褴褛也会有很多人追随,有一个原因就是ta能让人感受到,自己从来都不需要和外界比较,是一种追随本心的力量感,你本就不用被定义,你本来就有一股能量。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或图片均来于网络,如若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