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好好读书,以后去扫大街。
不好好学习,以后去打螺丝。
不认真上学,以后去当工人。
……
这是很多家长训娃时的“灵魂三连击”。
说这些话,表面上是激励孩子努力学习,实则背后藏着一个危险的暗示:体力劳动等于“没出息”。
这样的“劝诫”不仅贬低了蓝领职业,还悄悄地给孩子们植入了“动脑比动手高级”的偏见。
我们传统文化中一直流行着“学而优则仕”的观念,普遍认为,读书是改变命运、成为“人上人”的唯一出路,而体力劳动是没前途的下策。
所以,家长们才爱拿“扫大街”“拧螺丝”来威胁孩子,认为“废脑就不废力,读书就能体面”。
然而,现实世界却往往与理想背道而驰,尤其在经济下行、就业市场萎缩的今天,白领岗位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多。
许多孩子怀揣着“读书出人头地”的梦想,结果大学毕业却找不到体面的工作。
面对残酷的职场竞争,宁愿躺平,也不愿意接受蓝领岗位,宁可啃老,也不愿去从事工资更高的体力劳动。
因为他们觉得,自己十几年寒窗苦读,是为了获得一份“被人尊重”的工作,而不是去做“没面子”的体力活。
最要命的是!
在这种氛围下,职业教育被视为“差生的去处”,动手能力被视为“不思进取”。孩子们也为选择职校而感到羞耻,为成为蓝领而自卑。
我自己出身于农民工家庭,从不觉得劳动有什么可耻的,相反,我认为靠本事吃饭,自力更生,特别值得骄傲。
我从不跟孩子灌输“你必须成为人上人”的观念,反而更鼓励他们学一门技术,掌握一项本领,将来做个踏实自立的人。
不管是穿西装打领带,还是穿工装拿工具,靠实力吃饭,都值得骄傲。
生活的体面不靠工种决定,而靠踏实肯干的双手创造。
所以啊!与其动不动拿“去扫大街”来威胁孩子,不如多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动手能力。
也别老是吓唬孩子“成绩不好就只能去读职校、技校”。
职校技校怎么了?
能把一项技能学精学透,就是一条光明大道!
孩子将来真能做个技术过硬的“高级蓝领”,工资高得比你想象中体面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