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日本称呼中国什么

日本称呼中国为“中国”,在日语中,“中国”的发音为“ちゅうごく”。此外,在一些场合,日本也会用“赤县神州”或“礼仪之邦”来称呼中国。

在日本,对中国的称呼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所不同。在20世纪上半叶,日本对中国的称呼主要是“支那”(China),这个称呼带有轻蔑的意味,被认为是对中国的一种侮辱。而在近代,日本人对中国人的称呼则被称为“摇钱树”(Yao Qian Shu),这个称呼反映了日本人对中国游客的看法,认为中国游客是消费的主力,对日本的经济发展有重要贡献。

需要注意的是,“支那”这一称呼在历史上是带有侮辱性的,而“摇钱树”虽然反映了中国游客对日本经济的影响,但同样带有一定的歧视色彩。因此,这些称呼都不应该被视为尊重或友好的表达方式。

现在日本称呼中国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 中国(ちゅうごく)

这是最正式的称呼,也是日本政府和媒体在正式场合下使用的称呼。

2. 中華人民共和国(ちゅうかじんみんきょうわこく)

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正式国名,日本政府在一些正式场合也会使用这种称呼。

3. 支那(しな)

这是过去日本对中国的称呼,含有贬义,现在已经很少使用。

4. チャイナ

这是日语中“China”的音译,在一些非正式场合下使用,例如在谈论中国经济或文化时。

5. 中国大陸(ちゅうごくたいりく)

这是指中国大陆地区,不包括台湾、香港和澳门。

6. 天朝(てんちょう)

这是古代中国对自己的称呼,在日本一些历史文献中会看到这种称呼。

7. 中華(ちゅうか)

这是“中华”的日语发音,在一些文化交流场合会使用这种称呼。

总结:

  • 在正式场合下,日本称呼中国为“中国”或“中华人民共和国”。

  • 在非正式场合下,日本可能会使用“チャイナ”或“中国大陸”等称呼。

  • 一些历史文献中可能会使用“支那”或“天朝”等称呼。

需要注意的是,仍然有日本部分右翼人士使用“支那”等带有歧视性的称呼来称呼中国,这是不可接受的。

从称呼“支那”到改口“中国”

抗日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之后,日本人的口中“支那”改成了“中国”,虽然只是一个用词的变化,却是无数中国军民浴血奋战的结果,也是中国在世界上地位变化的一个形象体现。

有关抗日战争的历史题材,是近些年来国内影视剧创作的一个重点。不过由于一些编导者缺乏对那个特定时代的背景知识,剧中出现的日本侵略者还经常使用“中国”这个词汇,这就违反了历史事实。其实,当年日本在侵华时使用的称呼是带有轻蔑意味的“支那”。

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

如今提起“支那”一词,中日两国多数人已很陌生,然而在20世纪前期凡有血性的中华儿女听到这一带有强烈国耻烙印的称呼便会刺耳恸心。翻阅战前战时的日本出版物,里面充斥着“支那驻屯军”、“支那派遣军”、“日支关系”、“北支治安战”之类用语,对华根本不以“中国”相称。日本在统治伪满时期,对当地人更只许称呼为“满洲人”。直至中国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国之后,“支那”一词在日本出版物中被禁用,称呼的变化正反映出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

从“豚尾奴”、“清国人”到称“支那人”

如果回首中日2000余年的交往历史,截至二次大战结束前日本对中国的态度可以概括为仰视、平视、俯视三个阶段──从唐代到宋代,倭人对中国文化典章全面模仿,对“大唐”有一种仰视的崇拜感;13世纪日军借“神风”即台风的帮助打败元世祖的军队,不过明朝派大军抗倭援朝获胜,日本朝野对华已有野心却还是平视;甲午战争日本获胜后,东洋三岛上对中国转入为时半个世纪的轻蔑俯视,种种辱华之称陆续呼之而出。

在清朝时期,日本对华只称“清国”,日语中的“中国”一词只是对其本国以广岛为中心的本州西部地区的称呼。例如对甲午战争的称呼,日本一直称之为“日清战争”,将北洋水师称为“清国舰队”。日本在战争中获胜后,东洋三岛上又以“猪尾巴”作为蔑称中国人的绰号。当年华侨男子或中国留学生上街,日本小孩往往放肆地在后面扯辫子,口中还喊:“清国奴!豚尾奴!”穿黑制服的警察看到后一般都不加制止,还放声大笑。

1912年清朝灭亡而中华民国成立,日本人不能再称“清国”,却不呼正式国号而只用“支那”一词。有人认为“支那”是“秦”的谐音,或是英文 China的音译,这一词汇原无恶意,然而在“中国”有正式国名时却称别号,本身就是轻侮态度。民国成立后,日本政府向北京政府、南京政府递送外交照会都无视国际礼仪而称“支那共和国”。其不少“名流”还叫嚣日本是“日出之国”,乃世界中心,对寓意“中央之国”的“中国”之称自然不能承认。

对“支那”这一侮辱称呼,北洋军阀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居然长期忍受。直至1930年5月,南京国民政府经过中央政治会议讨论认为忍无可忍,才正式下令:“倘若日方公文使用支那之类文字,中国外交部可断然拒绝接受。”从同年底起,日本政府在对华外交公文中被迫称呼中华民国的国名,在其它场合却仍一律称呼“支那”。

当年的日本侵略军踏上中国土地,驻扎于华北的日军定名为“北支那驻屯军”,卢沟桥事变后扩大为“北支那方面军”,其进攻华中的日军则命名为“中支那派遣军”。直至1945年侵华日军头目冈村宁次率军投降时,其头衔还是“支那派遣军总司令官”。战后有些中国人愤于此词的国耻标记,在中文书籍中改译为“华北方面军”、“中国派遣军”,其实保留“支那”原词不要改译,反而更有益于人们记住国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或图片均来于网络,如若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