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七其实是避免出门的日子,如同黄历中的提醒一样有些特定日子就是如此。在民间一直有有“七不出门,八不回家”的讲究。
导读:你知道“七不出门,八不归,上九办事一大堆”吗?
我国文化源远流长,纵贯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自古以来有着礼仪之邦、文明之邦的称号,相信每一个国人都能感受到,礼仪规范贯穿着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除此之外还有诸如风水等来自人们生产生活方面的经验,它们都以谚语、俗语和歇后语等代代相传,至于是否有科学依据,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七不出门八不归上九办事一大堆”,你知道为什么会有这一说吗?
先来说一下“七不出门”!
所谓的“七不出门”,在旧时老辈人会教育晚辈,正月初七,十七,二十七这几天都不能出门!后来有不少民俗学者说这是以讹传讹,正确的“七不出门”是指,柴、米、油、盐、酱、醋、茶,这7件事,没有安排好,就不能出门。在古时由于交通不便,出门少则几日,动辄数月,所以每次出门前都要把家里的事情安排妥当,这样出门才放心!
再聊一下“八不归”!在老人眼里,“八”就是“发”,正月初八这天是发财的日子,如果这天选择回家,就会断了这一年的财路!其实这也是讹传,所谓的“八不归”是指,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个8件事,如果有其中一条没有做好,就是为家乡人抹黑,这样回家会受到同族人的唾弃与责骂!
“上九办事一大堆”,在古人眼里,“九”属于最大的数字,初九这天又是“天日”,所以百姓都非常重视!传说这天的人们要准备好酒水为“天公”庆生!老话儿说:“上九办事一大堆”,神话传说里在正月初九这天找“玉帝”办事的人很多,就算再麻烦的事情也都能办成。直至今日一些上了年纪的人办事的时候都会选择在这一天。
我们传承俗语文化更应该坚持科学理念,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各种各样的民间说法。这些谚语可能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有关,也可能教会人们如何做人,说出生活的道理。总之,每一个谚语的诞生都有它的社会背景,都有它在当时的价值,但正是因为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事件,所以很多说法并不都是正确的。我们应该以科学作为基础,辩证的去分析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