傧相,举行婚礼时陪伴新郎新娘的人。
在中国古代,仅指在举行婚礼时替主人接引宾客和赞礼的人,以后逐步演化为今义 。按习惯, 傧相一般是新郎和新娘的好友。
傧相意思是古时称替主人接引宾客和赞礼的人。
出自《穆天子传》卷六“内史宾侯北向而立,大哭九” 晋 郭璞 注:“﹝宾侯﹞,儐相。” 宋 苏辙 《齐州闵子祠堂记》:“堂成,具三献焉,籩豆有列,儐相有位。”《东周列国志》第六八回:“ 灵王 乃密传一令,精选国中长躯长髯,出色大汉十人,伟其衣冠,使习礼三日,命为儐相,然后接见 鲁侯 。”
结婚两个傧相是干啥的
傧在古文中是迎接客人的人,傧相是婚礼时陪在新郎和新娘身边的人,帮他们迎接参加婚宴的客人。
男傧相主要陪新郎这边的人,女傧相当然是陪新娘这边的人,从迎亲到酒席,傧相都会在场,酒席中傧相还承担替新郎新娘挡酒的重任。所以结婚时傧相不可少。
傧相和伴郎的区别
我理解的区别是1、傧相分为男傧相和女傧相,而伴郎只是傧相中的男傧相。2、傧相是中式婚礼对伴郎伴娘的统称,伴郎是西式婚礼中对男傧相的称呼。
又查阅了相关资料,补充说明一下:
傧相,在现代汉语中解释
1、古时称替主人接待、引导宾客和赞礼的人。
2、行婚礼时赞礼的人。
3、婚礼中陪伴新郎的男子和陪伴新娘的女子。
伴郎,解释为在婚礼过程中陪伴新郎的人即男傧相。
古代傧相的任务
傧相名词解释: 傧相变作摈相,旧指引导礼仪者。
古代举行礼仪活动,常有专职人员负责各种礼节安排。
其中替主人接引宾客和赞礼的人称为傧相,“出接客曰摈,入赞礼臼相。
”宋以后,婚礼中的赞礼者也称傧相古代小说中常述及傧相之事凌濛初《拍案惊奇》卷九《宣徽院仕女秋千会,清安寺夫奴!笑啼缘》:“那平章择日下聘,比前番同佥之礼更觉隆盛,三夫人道争得气来,心下方才快活。
只见平章家拣下吉期,花轿到门,速哥失里不肯上轿,众夫人、众姊妹各来相劝。
速哥失里大哭一场,含着涓眼、勉强上轿。
得到平章家里,傧相念了诗賦,启请新人出轿。
伴娘开帘,等待再二,不见拾身。
”冯梦龙《情史》卷《江情》:“抵济州,假居室华居,召傧相,大讲合婚之仪。
舟人悉与宴,了不知其所由。
”《醒世恒言》第七卷《钱秀才错占凤凰俦》中,高小姐成婚时,因天气突变,夫婿来高家亲迎,不能赶吉时返回,就在岳丈家成亲。
“午饭已毕,重排喜筵。
傧相披红喝礼,两位新人打扮登堂,照依常规行礼,结了花烛。
正是:百年姻眷今宵就,一对夫妻此夜新。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六回,鲍廷玺成婚时,亦述及傧相一事:“忙了几日,向知府回来了,择定十月十三大吉之期。
衙门]外传了一班鼓手,两个傧相进来,鲍廷玺插着花,披着红,身58穿绸缎衣服,脚下粉底皂靴,先拜了父亲,吹打着,迎过那边去,拜了丈人、丈母。
”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十七回写道:“大轿从大门进来,家里细乐迎出去,十二对宫灯排着进来,倒也新鲜雅致。
傧相请了新人出轿,宝玉见新娘披着红,扶着新人,蒙着盖头。
下首扶新人的,你道是谁?原来就是雪雁,犹想:‘因何紫鹃不来,倒是他呢?’又想道:‘是了,雪雁原是他南边家里带来的;紫鹃是我们家的,自然不必带来。
'因此,见了雪雁,竟如见了黛玉的一般欢喜。
傧相喝礼,拜了天地,请出贾母受了四拜,后请贾政夫妇等,登堂行礼毕,送入洞房。
《醒风流》第十九回:“次日,赵汝愚就择了完婚吉日,先与孟将军就知要人赘梅丞相,丞相也不推阻。
……”迎娶之日,“路上人人喝采,个个称扬。
孟将军、徐指挥俱戎装随送,又各带十名排军张灯,十六名吹手,迎送到赵府门首,邀入中堂。
掌礼傧相,响叮当读几句合卺祥词。
细乐三奏,数十娉婷女蜂拥着位高才饱学翰林院小姐出来,双拜天地,交拜夫妻。
梅丞相请赵汝愚上坐受礼,赵汝愚再三推辞,互相推逊了一回行过翁婿之礼,引入洞房,花烛合卺。
”《宛如约》第十六回:“到了这日,司空约乌纱绛服,打着翰林执事,李吏部与晏尚书及王抚台并合城官员,各用执事员役送亲。
一路上鼓乐喧阗,流星爆竹。
接到赵府门前,三声炮响,李公子引着一班傧相,将司空约接到大厅上站立,然后迎请二位小姐出阁。
不一时,早见晏小姐引着一队众侍女仆妇,搀服着两位小姐走出厅来。
此时厅上厅下,灯烛辉煌,异香绕室,簇拥着两位小姐。
司空约居中,赵如子居右,宛子居左,共立红毡。
一时李公子与傧相赞礼,晏小姐与众侍女搀扶,先拜了天地,又拜射了圣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