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五迎财神。
民间故事正月初五是财神的生日。正月初五是我们民间规定中迎财神的日子,俗称破五。迎财神民俗从明清时期就流行起来。
导读:“送穷”与“接财” 正月初五如何正确迎财神?
正月初五是春节期间重要的时间节点。“泛泛东风初破五”(苏轼《蝶恋花·同安(君)生日放鱼,取金光明经救鱼事》)正月初五民间俗称“破五”,意思是春节期间各种禁忌事项至此日被破除。
在中国人心中,春节承担了太多的希望与憧憬,所以春节期间的禁忌也特别多,而这些禁忌到了初五这一天才能结束。在清代的北京城,初五之前人们不能做生米饭,女性不能出门,直到初六才能出门道贺,新婚夫妇回娘家,商铺开业。
一、“送穷”
正月初五“送穷”,是传统社会一项很有特色的岁时风俗。唐代诗人姚合《晦日送穷》:“ 年年到此日,沥酒拜街中。万户千门看,无人不送穷。”
为什么要“送穷”?
相传姜子牙封神时将他的老婆封为“穷神”,并令其“见破而归”。春节期间人们为了防止“穷神”进门,便在门上贴春联福字进行阻止,并把初五叫“破五”,迫使“穷神”早回天庭,不再为祸人间。
何时“送穷”?
现在,人们通常在初五这一天“送穷”,也有地方是初三、二十九或三十“送穷。”例如,梁代宗懔《荆楚岁时记》中记载“晦日送穷”。“晦日”,即正月的最后一天(二十九或三十日)。
如何“送穷 ”?
早在唐宋时期,“送穷”习俗已经十分盛行,很多文学作品中都记载了这一习俗,最有名者当推韩愈的《送穷文》。韩愈借“主人”与“穷鬼”的对话,表白自己四十余年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恳请“五穷鬼”离去。韩愈在《送穷文》中说“结柳作车,缚草为船,载糗与粻;牛系轭下,引帆上樯。”为了送走穷鬼,人们用柳做车,用草做船,装载干粮,然后用牛拉到河边,请“穷鬼”上船,送往远方,期待他再也不回来。
“送穷”的仪式在各地也有不同。一些地方,“送穷”时要用纸制作成妇人形象,身背纸袋,称为“扫晴娘”,“五穷妇”,“五穷娘”。人们将春节期间屋内堆积下来的各种垃圾放在袋内,一起送到门外,然后用鞭炮炸裂,将穷鬼送走。
二、“接财”
民谣:正月初五上炷香,一年四季财源广;正月初五摸元宝,大钱小钱用不了;正月初五请财神,家家户户财源滚;正月初五神进门,五谷丰登福满门。
对于经商的人来说,初五这一天非常重要。按照传统习俗,春节期间,商铺闭店休息,初五以后重新营业。为了祈求生意兴隆,人们供上牲醴,鸣放爆竹,烧香祭拜,祈求财神保佑一年财运亨通、生活顺遂。
祭财神,还要赶早,有些人甚至初四的晚上就开始祭祀了。“五日财源五日求,一年心愿一时酬;提防别处迎神早,隔夜匆匆抱路头”。“抱路头”就是“迎财神”。民间相传,祭财神要供羊头和鲤鱼,“羊”与“祥”谐音,寓意吉祥美好,“鱼”与“余”同音,以示“年年有余。
有多少“财神”?
财神有文财神、武财神、五路财神等。文财神有四位:财帛星君、福禄寿三星、比干和范蠡。武财神是黑面的赵公和红面的关云长。五显财神是最富有侠义色彩的神灵。相传他们是一家五兄弟,原是劫富济贫的大盗,死后还常常显灵保护贫苦人,因其姓伍,又是兄弟五人,人们就尊其为“五路财神”。
“破五”一到,禁忌皆除,春节活动也接近尾声。大江南北的人们一起“送穷”“接财”,希望辞旧迎新,送走旧日贫穷困苦,展望新年富裕安康。
(来源: 光明网-蝌蚪五线谱 作者:邵凤丽 辽宁大学文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