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四卦演变过程(周易的形成过程)

导读:卦象是如何产生的?“七衡六间图”了解一下

《周易》里的六十四个卦象,远在《周易》的卦爻辞产生之前数千年就已经形成。

在各种传说里,这些卦象都是上古神灵伏羲所画。

那么,这些卦象到底是根据什么画的?画它们究竟是用来干什么呢?

笔者认为,从一开始,卦象就是为天文而生的

不妨细细说来。

一、为何画卦?

在传说中,画卦的伏羲同时还是一个数学家和天文学家。

昔者周公问于商高曰:“窃闻乎大夫善数也,请问昔者包牺(伏羲)立周天历度——夫天可不阶而升,地不可得尺寸而度,请问数安从出?”商高曰:“数之法出于圆方,圆出于方,方出于矩,矩出于九九八十一”——《周髀算经》

根据《周髀》的这段记载,伏羲为了“立周天历度”,创立了“九九八十一”的乘法口诀和勾股定理,从此,天有多高,地有多厚,都有了可以测量的方法。

《管子·轻重戊》里也说:“虑戏(伏羲)造六峜以迎阴阳;作九九之数,以合天道。”

这两种传说里,都将伏羲所画的卦(六峜)与天道和数联系了起来。

就连易传《大象》,也开宗明义地将《周易》第一卦的卦象解读为“天行”。

天行,就是天道。

也就是说,八卦和六十四卦的诞生,从一开始就是为了“天行”和“天数”服务的:卦象的的基本单位“爻”,是伏羲为了“迎阴阳”所作;而卦象中所包含的“九九之数”,则是伏羲为了“合天道”所作。

二、如何画卦?

有关卦象的生成,有两种说法。

一种是伏羲先画了八卦,然后周文王把八卦两两相重,演变成了六十四卦。

一种是伏羲按照一分为二,二分为四,四分为八……的方法,把阴阳两种符号经过六次划分之后,得到了六十四个六爻卦。

这两种说法,其实并不矛盾。

因为它们最根本的原则,还是“一分为二”。

“一分为二”的八卦画法

“一分为二”的六十四卦画法

这也是伏羲“立周天历度”的基本方法:周天是圆的,天行周而复始,也是一个圆。

要在圆上建立“历度”,就要学会把圆分割。所以,古人观天造历,用的同样也是“一分为二”的方法来测定周而复始的天体运行:根据日影的长短和方位,测定二分、二至(冬至、夏至、春分、秋分),从而定出四时,再进一步在此基础上细分,定出“八节”乃至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

三、为何是六画?

按照“一分为二”的画卦方法,实际上卦象可以无穷无尽的推演下去,从64个六爻卦,进一步分为128个七爻卦、256个八爻卦……

但事实上我们看到的易卦只有三爻和六爻两种。

这是为什么呢?

从天文角度来理解就很简单了。

因为我们曾经说过,《周易》中“数”的奥妙,包括河图洛书的奥妙,都藏在伏羲所创的“九九八十一”黄钟律数中。

而九九八十一这个律数,是从一个“方圆相函图”上得到的,其“密律”是一个无理数——“根号2”(详情请参看本系列前面文章。)

暗藏《周易》律数奥妙的方圆相函图

在上古时代的各种天文台和祭坛上,都出现了同样的直径比为“根号2”的三个同心圆的构造。经过专家们的解读,这三个同心圆,表示的是太阳在二分二至时的运行轨道

三千多年前的三环同心祭坛

事实上,我们把这三个同心圆按照太阳在一年里的光照情况划分成八个部分,得到的就是传说中的伏羲八卦——这个图,用于表示一个月里的月相圆缺变化,同样适用。

伏羲八卦图

在三个同心圆的基础上,如果我们进一步“一分为二”,在圆中再画圆,得到的就是传说中的“七衡六间图”。

著名的“七衡六间图”,同样也是用来表示太阳周年运动的。

“七衡图。……凡为日月运行之圆周,七衡周而六间,以当六月节。六月为百八十二日、八分日之五。故日夏至在东井,极内衡,日冬至在牵牛,极外衡也。衡复更终冬至。故曰一岁三百六十五日、四分日之一,岁一内极,一外极。三十日十六分日之七,月一外极,一内极。是故一衡之间万九千八百三十三里、三分里之一,即为百步。欲知次衡径,倍而增内衡之径。二之以增内衡径得三衡径。次衡放次。”“外衡冬至,内衡夏至,春分、秋分,日在中衡。春分以往日益北,五万九千五百里而夏至;秋分以往日益南,五万九千五百里而冬至。”——《周髀算经》

七衡六间图

如果我们在“七衡六间图”上的七个同心圆上,画出太阳周年运行的轨迹,得到的就是著名的太极图,把这个太极图按一年十二个月分成十二等分,得到的就是著名的“十二辟卦”。

七衡六间图生成的太极图和十二辟卦

如果我们再在七衡六间图上,按照“一分为二”的画卦法划分,用黑白色方格表示阴阳,得到的就是传说中著名的伏羲先天图:

黑白点伏羲先天图

本文为《周易》天文历法密码系列不知道第N集,欲知前事后事如何,且看上回下回分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