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貌取人的意思是根据一个人的外貌来衡量、判断他的品质才能或决定对待的态度。
导读:为什么讲“以貌取人”,并非完全没有依据?
有人说,“以貌取人”不科学。
我深以为然。
因为至少到现在为止,仍没有人可以通过科学的方法证明“以貌取人”的可取性。
但是,话又说回来,科学本身并非真理,而是一种手段。
因此,科学无法证明,并不意味“以貌取人”就一定完全没有任何依据。
甚至可以说,“以貌取人”有时候反而能够准确判断一个人的基本情况。
为什么如此说呢?
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继续探讨,即:
一、古人讲:性格写在唇边,幸福露在眼角
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性格与为人,其实可以通过外貌推断出来的,正所谓“理性感性寄于声线,真诚虚伪映在瞳仁”,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如我们可以从一个人的站姿,可以大概推断出其才华与气度;从一个人的步态,可以窥见其人的自我认知与涵养。
甚至可以说,从一个人的表情当中,我们就可以大致了知他近来之心境——人的衣着显审美,发型表个性,真正的有钱人和真正的穷人,所散发出来的气质,完全不一样。
所以,古人讲“以貌取人”,并非完全没有依据,有人之所以不相信,那不过是由于其阅历无法去体会罢了。
言外之意,只要你具有足够的阅历与经验,那么,自然就会相信 “以貌取人”这一说法,从某种程度上讲,确实是古人智慧的结晶。
二、古人讲:相由心生
所谓“相由心生”,指的是一个人的外在形象以及气质,大都源于内心活动的反映。
举一些例子,两个人谈恋爱,尽管外人不一定懂,但两个人是否真心相爱,其实是可以完全看得出来的——从他们言行举止当中,完全显现出来。
这就是“相由心生”的道理。
当然,也正是由于人之长相,大都源于其内心活动的反映,所以,古人才总结出“以貌取人”这样的经验。
三、“以貌取人”并不是讲通过人的外貌,去给他人妄加定论
古人之所以说“以貌取人”,其实并不是让人通过外貌去给他人贴上标签,而是教人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当中,可以时刻关注他人外貌的变化,避免“哪壶不开提哪壶”,撞上枪口之上。
因此,真正具有一定阅历或者精通人情世故的人,大都会懂得“以貌取人”的道理,不至于给他人难堪,同时也不让自己难堪。
这其实也是古人为什么教人“以貌取人”的另一个原因。
所以,综上所述的三个内容,其实正是我们为什么讲“以貌取人”并非完全没有依据的真正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