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静了,福气就来了

导读:真正的福气,除了善良之外,更是源于“心静”的结果

有人说,真正的福气,源于内心的善良。

我深以为然。

但是“善良”二字,却大有讲究——你所认为的“善”,对于他人而言,并不一定是真正的“善”,如好心办坏事,就不一定是真正的“善”。

因此,真正的福气,尽管源于内心的善良,但绝非只是善良那么简单,更是源于“心静”的结果。

为什么如此说呢?

我们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继续探讨,即:

一、“心静”才是修身的根本

古语有云: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静”其实是中国古人最推崇的大智慧之一 。

如《大学》中,就曾如此谈到“静”,即:

“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所谓“静”,指的是静心、思虑、得到之意,正如老子在《道德经》中说“守静笃”一样,古人相信处于“静”中的人,可以“生慧”——人若是多一份沉静,就会多一份心安,以至于多一份智慧和力量。

甚至可以说,一个人越沉静,其内心的力量往往就越会强大。

而这其实正是古人 为什么讲“心静”才是修身之根本的真正原因。

更何况“心静”之人,才有可能拥有更大的格局,从而更容易看清自身的处境以及存在的问题,以至于可以不断地提升自己。

我们以清代名臣曾国藩为例子。

据曾国藩自己的说法,他年轻时,身上也存在许多毛病,如心浮气躁、傲慢、好色等,但恩师唐鉴先生,后来送给他一个“静”字。

从此之后,曾国藩每天都要静坐沉思一会,“静”成为他安身立命,为人处世,功成名就的基础,并最终让他成功戒色,即:

最是“静”字功夫要紧,大程夫子是三代后圣人,亦是“静”字功夫;王文成亦是“静”字有功夫。若不静,省身也不密,见理也不明,都是浮

由此可见,自古以来,人们大都是以“静心”作为修身之根本。

二、“心静”之下的善良,才会更接近于真正的善良

如上所说,善良也会有“好心办坏事”的时候。

那么,如何才能减少这种情况的出现呢?

其实就是“心静”——让自己的心静下来。

唯有静下心来,人才会更加理智,从而可以减少受到外在一切以及自身情绪的牵引与影响。

言外之意,就个人而言,“心静”更容易让你清楚自己在干什么,真正需要什么,从而可以有效地避免“好心办坏事”。

而这样的人自然会有福气了。

三、人处于“心静”之下,才更容易反观自己,淬炼心智,净化心灵

在现实生活当中,绝大多数人其实都会随波逐流,很少会有人真正清楚自己的问题,甚至不敢面对自身的毛病——难以做到反观自己,从而失去提升自己的机会。

反之,一个人若是能够时常处于“心静”之中,做到随遇而安,知足常乐,那么,反而更容易反观自己,从而淬炼心智,净化心灵。

进一步地说,不在“心静”状态下的人,往往更容易纠结于过往,患得患失,难得自在,这样的人,当然难得有福气了。

由此可见,“心静”才是福气最根本源头。

所以,综上所述的这些内容,其实正是我们为什么讲真正的福气,除了善良之外,更是源于“心静”的真正原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