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衍之数五十的由来

导读:众说纷纭的大衍之数 揭开大衍之数五十的来由

大衍之数五十的来历是什么?历史上的易学大家们没有一个一致的认识。

河图数五十五,洛书数四十五,周易中所说的天地数就是河图数。大衍之数既不是河图数,也不是洛书数,正好处于两者之间。历史上众多易学大家对此都是各说各话,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

西汉京房认为:十天干、十二地支、二十八宿,这三个在术数中重要的数字之和就是大衍之数,不过我觉得有些牵强。太极“一”重不重要?两仪重不重要?四象重不重要?五行、八卦重不重要?为什么这些数都不用呢?

三国时孙吴的虞翻认为:天地数五十有五,大衍之数略掉奇五,就成了五十。这个说法有些道理,这个后面再讲。

北宋邵雍认为:是天数二十有五的倍数。为什么是天数的倍数,为什么不是地数的倍数,也有些勉强。

北宋程颐认为:数起始于一,到五就齐全了。小衍数是十,大衍数五十。这也有道理,具体后面再分析。

宋代朱熹认为:中宫天数五与地数十的乘积。为什么这样也说不清道理。

虞翻和程颐的观点最有可能是正确的。

虞翻认为大衍之数是天地数五十有五略掉奇五。为何如此?天数一、三、五、七、九,地数二、四、六、八、十。天数一就是一个1,三是一个1加一个2,五是一个1加二个2,七是一个1加三个2,九是一个1加四个2。共有五个1、十个2。地数二、四、六、八、十共有十五个2。天地之数合五个1,二十五个2。1是阴阳未分,去掉不用,大衍之数用余下的二十五个2,所以大衍之数为五十。

再让我来分析程颐的观点。数起始于一,到五就齐全了。一、二、三、四、五,所有的生数都齐备了。那又如何得到小衍数?就是生数加上中土五,得到六、七、八、九、十。小衍数十就出来了。再根据这个思路,得到大衍数五十也就不难。生数加一个五,得到成数,完成小衍。加二个五,得到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最后直到加九个五,四十六、四十七、四十八、四十九、五十。九是数之极,九五为至尊,大衍完成。所以,大衍之数为五十。

我本人更倾向于程颐的观点,有大衍数,还得出了一个小衍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