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风水堪舆:关于捡骨葬的起源你知道多少?
捡骨葬的起源考证
二次捡骨葬也称“拾骨葬”、“金罂葬”、洗骨葬”,是中华民族的古老葬法。
考古发现,仰韶文化半坡类型有多人就是二次葬。
在古代文献中,也多有记载,战国时期的《列子》及《隋书》等史籍,都记载了古代荆楚地区的一些二次捡骨葬习俗。
可见,拾骨葬在古代曾普遍流行,待周礼兴起之后,提倡“入土为安”,将重新起葬视为大逆不道的行为,这种葬法在汉族中逐渐消失。
但在少数民族中多有保留,广东、广西壮族、瑶族,云南苗族以及福建、浙江畲族,都有二次捡骨葬习俗。
目前在这几个省份不分少数民族还是汉族,都保留着捡骨葬的习俗。
此外客家人也盛行此方式,其原因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种说法是受少数民族影响,另一种说法是长期迁徙的需要。
客家人经常迁居。为了不抛弃祖先的遗骨,因此在逃亡或移民时一定将遗骨带走。于是客家人就产生了洗骨改葬和信风水的遗俗。
二次捡骨葬基本操作形式是:
先用棺木土葬死者,过了三年、五年或更长时间后,挖墓开棺,要请检骨师将先人骨骸取出,
古代是先将遗骨擦拭干净,暴晒之后由下而上,依趾、足、腿、股、脊、胸、手、头的顺序装入名为「金罂」(也叫金坛)的陶罐中,盖上圆盖,再修永久性葬。埋葬在风水好的地方。
在四川,这又被称为检筋骨。应是受进入四川的客家人的影响。
现在捡骨葬不暴晒了,因为风水家认为先人的骨骸怕阳光,也就是骨骸不见太阳。
究竟二次葬好不好,是否属于大逆不道?
在我谈本人的看法之前,先说说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的一些丧葬习俗。
北方大部分地区在人还活着的时候是不找坟地的,当家里有先人去世,一般是三天内必须下葬,很少有停更长时间的。
那么就有一个问题了,三天内想找一块风水宝地就显得非常仓促了,而且寻找一个水平很高的风水先生和寻找一块很好的风水宝地一样的困难,那么三天时间就变得更加的不可能了。
但还好的是,北方大多是有家族墓地,人去世以后一般情况是和以前去世的祖先埋葬在一起也不用特意的去找地,按照法度一辈一辈往下埋。
按照这个习俗,那么风水的讲究就大大的降低了。
而南方的捡骨葬则不同,先人去世后先浅葬,待3年、5年、乃至更长的时间后重捡骨重葬。
在这3--5年中先找一位信得过的风水师,因为不急,所以可以慢慢的找,找到一位家族人都信得过的风水师后,再找风水宝地。
那么这个从时间上来说就相当的充裕了。
那么二次葬是否算是大逆不道呢?我本人是这样理解的,把先人的骨骸捡出来经过擦拭,洗骨重藏,就像人脱胎换骨,抛去以前不好的、和污秽的东西重生一样。就像人换了身新衣服,买了新房子搬了新家一样。
葬骨亦是葬心,你的心是好的、端正的,那么这个葬法就和大逆不道没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