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避五毒是哪五毒

导读:端午, 五月五,避五毒,五大禁忌,不可不知

端午节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

其他三个分别是春节、清明节、中秋节

在四个节日之中,端午节最为特殊。

五月五日为恶月恶日,这一天五毒出没,瘟疫横行,往往被视为不吉利的象征。

一、避五毒

端午前后,温度高、湿度大,是各类毒虫繁衍出没的时节。

所以要加强防护,以免受到伤害。

古代的五毒,不是猛兽,而是:蜈蚣、毒蛇、蝎子、壁虎和蟾蜍,这五种动物。

而端午的各种习俗,也是围绕着防治毒虫而生。

1、毒蛇

古人说:一朝遭蛇咬,十年怕井绳。

对蛇的恐惧几乎是刻在人类基因里的东西。

人们恐惧毒蛇,但是又很难规避掉它。

冷不丁地就出现在地头、墙根,防不胜防。

古代没有血清,毒蛇咬伤往往是致命的。

人们在实践中总结出雄黄可以驱蛇,于是在这一天喝雄黄酒,

《白蛇传》里,许仙就是让白娘子喝下雄黄酒之后,白娘子才显出真身。

在这一天,人们还用雄黄在身上写“王”,以求让毒蛇远离。

2、蜈蚣

蜈蚣毒性小于蛇,但是咬伤之后,也十分难受。

晋代葛洪编著的一部道教典籍《抱朴子》记载:蜈蚣见蛇,“能以气禁之,蛇即死矣”。

说蜈蚣可以毒死蛇,以至于很多地方捉来蜈蚣杀蛇。

这明显是无稽之谈。

但是蜈蚣却因此显得更毒,因而入选五毒。

3、蝎子

成语里讲:蛇蝎心肠。

蝎子向来被视为阴险的象征。

《西游记》里就有庞大的蝎子精。

蝎子的尾巴带着毒刺,但是却有极高的药用价值。

《本草纲目》说"息风镇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之功效。对口眼歪斜、风湿、肩周炎等病症具有显著疗效。

4、壁虎

壁虎本身是无毒的。

但是排泄物带有细菌,加上偏酸性,容易导致人的皮肤过敏。

而它之所以入选五毒,是因为《淮南万毕术》讲:“守宫途齐,妇人无子”。

意思是壁虎涂抹女性肚脐,会让妇女不孕。

这在古代而言,对女性几乎是致命打击。

入选五毒,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5、蟾蜍

蟾蜍也就是癞蛤蟆。

它的毒隐藏在耳后腺,分泌的毒性分泌物,可以用以制作中药“蟾酥”。

入选五毒,是因为它吞月,被视为不好的象征。

二、五大禁忌

1、忌下水

自古以来,端午节被认为和三个人有关系。

一个是屈原,一个是伍子胥,一个是曹娥。

屈原和曹娥都是溺亡,所以人们认为这一天下水不吉利。

这是文化习俗上的说法。

而现实中,也是因为端午时节,河水暴涨,洪涝频发。

此时下水,非常容易出意外。

为了安全起见,还是不要下水的好。

2、忌动迁

根据《风俗通》所载,我国民间有“五月盖屋,令人头秃”的说法。

老一辈人讲究,盖屋、搬迁,都要选择良辰吉日。

这是因为,一家之中,住有土地神、天地神。

如果不谨慎,可能对家人不利。

3、忌出门

端午节这天不吉利,所以要在家里躲灾躲毒。

门外挂上艾蒿和菖蒲,画好钟馗守门,吃着艾草煮鸡蛋。

用艾草汁洗澡,编制艾草香囊。

未满周岁的婴儿,要藏在家中,古人称为“躲午”。

躲过这一天之后,防护都做好了,人再出门自然也就安全了。

4、忌产子

古人认为:“五月子者,不利其父母。”

《风俗通》说:“俗说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

在这一天出生的孩子,在古时候会被认为克父母。

《史记》记载,孟尝君生于五月五日。

其父田婴甚是厌弃他,甚至想方设法要除去这个孩子。

唐代著名的“法云公”,就是五月五日出生。

父母不得已,把他送到寺庙当和尚。

东晋名将王镇恶,出生于端午日。

家人觉得不祥,还想将他送人。

幸亏他祖父王猛做过前秦宰相,见识不同寻常。

他看了孙子面目觉得此儿不是常人,以后必有奇功,亲自给他起名为“镇恶”以辟邪驱恶。

后来王镇恶也确实有出息,纵横沙场,立下战功,成为赫赫有名的镇恶将军。

这是古人的迷信说法,把对五月五日的厌恶牵连到了孩子身上

反而酿出了更多人间悲剧。

5、忌食生冷

《伤寒论》中讲:“五月之时,阳气在表,胃中虚冷,以阳气内微。”

五月,人体阳气达到最旺。

火旺至极,所以阳气外散。

内里虚弱,不适合食用生冷食物。

尤其是糯米制成的粽子,冷吃不易克化,千万加热后食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或图片均来于网络,如若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