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生不能拜月亮吗

导读:俗话说:“男不拜月,女不祭灶”,有什么讲究?你家里是这样吗?

中华文化延续五千年,留下了很多的传统节日,这些节日凝结着中国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感情,比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都是团聚的日子,古时候的人们不论身处何地,在这一天都有赶回家中和家人一起过节。有传统节日就有一些节日的习俗和禁忌,在民间就有这样一句俗语:“男不拜月,女不祭灶”说的就是男的不要去祭拜月亮,女的不要去祭拜灶台的传统习俗禁忌。

男不拜月

在中国古代,有七月初七拜月和八月十五拜月的习俗。农历七月初七,是牛郎和织女在银河相会的日子,俗称“女儿节”,又称“乞巧节”。因为织女擅长纺织女工,所以在这天晚上,女子都要在阳台、庭院,陈设果品糕点,点燃香烛,向月祷拜,祈祷自己能像织女一样心灵手巧。因为是女儿节,所以男子就不应该参与其中。但是为什到了八月十五这么一个团圆的日子,男子也不能祭拜月亮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

据清《燕京岁时记》记载:中秋节“惟供月时男子多不扣拜。故京师谚曰:‘男不拜月,女不祭灶。’”在古代民间,月亮多形容女子,是阴柔的代表。而在封建社会中,男人是家里的顶梁柱,承担家庭的责任,代表着阳刚与正气,所以男人不祭拜月亮。另外关于嫦娥奔月的故事民间多有传说,所以古人就认为月神是嫦娥,古代男女有别,月亮上住着嫦娥,男人如果对其进行跪拜,就是对月亮的一种不尊重,甚至是一种亵渎,所以男人是不能拜月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

女不祭灶

同样,与“男不拜月”相对应的“女不祭灶”,这个习俗也是由来已久,南宋诗人范成大在《祭灶词》中写道:“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男儿酌献女儿避……”,这说明在南宋时期,民间就已经有祭灶时要女人回避的规定了。这其中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第一是腊月二十三是小年,家家户户都要祭拜灶王爷,这件事对于人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而古代讲究男尊女卑,女子地位比较低下,所以不被允许祭灶神,只能由家里的男子去祭拜灶王爷,以示对神灵的尊重。第二个原因就是,传说中灶神是炎帝或祝融等神话人物化身的男性神,古人讲究男女授受不亲,如果女性去祭祀男性神,也是有违封建礼教的。所以“女不祭灶”是过去民间“男女授受不亲”的礼俗在祭祀活动中的应用。

而在历史上关于灶神到底是男性还是女性一直都没有一个确切的说法,早些时候,很多人都认为灶神是一个老妇人,被称为灶神奶奶,头上挽髻,“著赤衣,状如美女”。不过在民间传说中关于灶王的故事就更加有趣了。据说有一个人名叫张万仓,有一个贤惠的妻子郭丁香,张万仓在外经商爱上了美女王海棠并带回家还休掉了妻子。海棠好吃懒做,将张家家产败光后远走高飞。后张家遭遇大火,张万仓双眼熏瞎沦为乞丐。到一富人家讨饭,发现富家夫人是前妻丁香,万分羞愧之下一头钻进灶膛。玉帝念其有悔过之心,就将他封为灶王爷,而丁香也因为前夫被烧死,忧郁而死。而因为张万仓并没有休掉王海棠,也在灶王身边留了一个位置,所以在民间的很多灶神像上面左右各有一位女性,丁香和海棠就是两个灶碗奶奶的化身。

这句俗语是古人根据一些生活习惯和习俗总结出来的,带有男女偏见的思想,局限性也比较强。放在古时候是适用的,但是在现代社会,男女平等,也就没有那么讲究了。但是这两个节日,和节日当天的习俗还是被保留下来了,成为了中国的传统节日。

小编有话说:在小编的家里面不管是拜月还是祭灶都是妈妈在做,七月初七在我家没有拜月的习俗,但是据说在一天在葡萄藤架下能听见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说话的声音。早些年的八月十五中秋节,在农村还都是自家打月饼,每年母亲都会做一个像锅一样大的月饼,和瓜果这些一起祭月,然后将月饼切开分给家里人吃,意味着团团圆圆。腊月二十三是灶王爷上天的日子,在这一天要买上灶糖送给灶王爷吃,让他能在天上给家里说好事。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现在传统节日的风俗已经越来越淡了,十五的月饼都是买的,灶糖也好多年没有吃过了,其实还是很怀念小时候的那种过节日的感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