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佤族,云南少数民族

云南少数民族——佤族

佤族

佤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民族语言为佤语,主要居住在中国云南省西南部的沧源、西盟、孟连、耿马、澜沧、双江、镇康、永德县等地。中国境内还有一部分佤族散居在保山市、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昆明市和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等地。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1》,中国境内佤族的人口数为430977人。

过去不同地区的佤族有着不同的自称。大体来说,镇康、永德一带的佤族自称“佤”;耿马、双江、沧源、澜沧的佤族自称“巴饶”或“布饶”;西盟、孟连的佤族自称“阿佤”、“阿佤莱”和“勒佤”。 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根据大多数人民的意愿,才确定称为佤族。

佤族

佤族都有一定的地域范围,包括一到数个自然村。每个村社的可耕地,一般有10%到20%是村社公有的,村社公有的土地,凡村社成员都可以耕种。村社成员在这种所有制基础上,以个体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长期以来,佤族与汉族、傣族、拉祜族居住在同一地区,相互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彼此的发展,但是由于各地区的社会发展阶段不同,人们在生产中的关系也有区别。比如,西盟佤族在生产中有合种、换工、借种、雇佣、债务、蓄奴和租佃等关系。

而在文化上,佤族的宗教信仰则有原始宗教、佛教和基督教三种。原始宗教信仰是佤族最具特点和普遍性的信仰;佛教和基督教传入佤族地区的时间不长,信仰者也只是部分地区的佤族。佤族的村寨多建在山坡或小山巅,房子随山势而建,不拘方向,由高而低。一个村寨的规模,大者上百户,小则十几户,一般在百户上下,以稻谷(大米)为主食,也食用小红米、玉米、豆类。

佤族的服饰各地不同。西盟佤族传统的男子服装,是无领短上衣,裤子短而肥大,用黑色或红色的布缠头,青年男子颈部多以竹圈或藤圈为饰。女子穿黑色无领短衣,下围直筒折裙,头戴银箍或篾箍,以银项圈和多串料珠为胸饰,腰部和颈部戴若干藤圈,还喜欢戴多个银镯和大耳环;沧源佤族的男子服装,是圆领对襟上衣,裤子短而肥大,用黑色或红色的布缠头。女子以长发为美,戴银或铝制的耳饰和项圈,穿圆领窄袖右衽开襟短衣,胸饰有银泡数排,下穿直筒长裙,有多种花纹;永德、镇康的佤族服饰与当地的汉族服饰基本相同。

佤族

佤族以尊重长辈、孝敬老人为荣,尊重老人的言谈、行为。若老人失去劳动力,儿女们则负担赡养费用,或代为劳动生产。老人死后,也有送终之礼。佤族创造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新火节、播种节和新米节。新火节是佤族的年节,充满了“辞旧迎新”的色彩;播种节在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前后举行;新米节在每年农历八月中旬举行。此外,耿马四排山的佤族有青苗节,沧源班洪、班老的佤族有贡象节等。随着民族文化的交往,佤族也有端午、中秋、春节等汉族传统节日。2003年,西盟佤族自治县新创了木鼓节。2004年,沧源佤族自治县新创了司岗里狂欢节

过去佤族男女在婚前可以自由交往,称为“串姑娘”,青年男女三、两成群聚在一起,对唱情歌,中意者赠送礼物定情,但禁止同姓通婚,这是佤族缔结婚姻中的一条严格的律令。佤族丧葬习俗主要以土葬为主,间有火葬、野葬等遗俗,传统的葬俗既不立碑、不起坟,也不举行扫墓祭拜活动。

以上是关于我们佤族的一些历史,希望大家和我一起了解、弘扬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共建我们的幸福中华。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或图片均来于网络,如若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