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同一物质的生成速率和分解速率相等。
反应体系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或者浓度不再改变。
同一物种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数目相等。
有气体参加反应,当反应前后气体总体积不等的时候 ,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密度,压强不变。
若反应为绝热体系,反应体系温度一定。

高考化学复习——化学平衡

1.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标志

(1)速率标志——本质标志

①同一物质在同一时间内生成速率与消耗速率相等。

②不同物质在相同时间内代表反应方向相反时的化学反应速率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

(2)物质的数量标志——结果标志

①平衡体系中各物质的质量、浓度、百分含量等保持不变。

②反应物消耗量达到最大值或生成物的量达到最大值(常用于图像分析中)。

③不同物质在相同时间内代表反应方向相反的量(如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体积)的变化值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

(3)其它标志

①对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目不同的可逆反应来说,当体系的总物质的量、总压强(恒温恒容时)、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当然此标志不适用于反应前后气体计量数相等的可逆反应,因为这类反应不管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始终是不变

②有色反应体系的颜色保持不变。

③由于任何化学反应都伴有能量变化,因此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总体系温度一定时,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④从微观的角度分析,如可逆反应N2(g)+3H2(g)=2NH3(g),下列各项均可说明该反应达到了平衡状态:

A,断裂1 mol N≡N键的同时生成1 mol N≡N键;

B,断裂1 mol N≡N键的同时生成3 mol H—H键;

C,断裂1 mol N≡N键的同时断裂6 mol N—H键;

D,生成1 mol N≡N键的同时生成6 mol N—H键。

(4)依QK关系判断:若QK,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2.化学平衡移动的判断方法

(1)依据勒夏特列原理判断

原理内容: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浓度、压强或温度等),平衡就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在原理中“减弱这种改变”的正确理解应当是升高温度时,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增加反应物浓度,平衡向反应物浓度减少的方向移动;增大压强时,平衡向体积缩小的方向移动。

通过比较平衡破坏瞬时的正、逆反应速率的相对大小来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

①若外界条件改变,引起v正>v逆,则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或向右)移动;

②若外界条件改变,引起v正<v逆,则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或向左)移动;

③若外界条件改变,虽能引起v正和v逆变化,但变化后新的v正′和v逆′仍保持相等,则化学平衡没有发生移动。

具体情况如下:

①温度的影响: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化学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

②浓度的影响: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减小反应物浓度或增大生成物浓度,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③压强的影响:增大压强会使平衡向着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会使平衡向着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因压强的影响实质是浓度的影响,所以只有当这些“改变”能造成浓度改变时,平衡才有可能移动。

(2)依据浓度商(Q)规则判断
通过比较浓度商(
Q)与平衡常数(K)的大小来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

①若QK,平衡逆向移动;

②若QK,平衡不移动;

③若QK,平衡正向移动。

注意:

①若外界条件改变后,无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或向逆反应方向移动都无法减弱外界条件的变化,则平衡不移动。如对于H2(g)+Br2(g)=2HBr(g),由于反应前后气体的分子总数不变,外界压强增大或减小时,平衡无论正向或逆向移动都不能减弱压强的改变。所以对于该反应,压强改变,平衡不发生移动。

②催化剂能同等程度地改变正、逆反应速率,所以催化剂不会影响化学平衡。

③当外界条件的改变对平衡移动的影响与生产要求不一致时,必须把勒夏特列原理和实际要求结合起来,如工业合成氨条件的选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或图片均来于网络,如若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