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效应为一种化学现象,又称增效作用,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分相加或调配在一起,所产生的作用大于各种组分单独应用时作用的总和。
双碳词汇:协同效应
Synergy Effects
协同效应
协同效应又称协同效益,原本是一种物理化学现象,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分相加或调配在一起所产生的作用大于各种组分单独应用时作用的总和,简单地说,就是“1+1>2”的效应。协同效应由德国物理学家赫尔曼·哈肯于1971年提出并于1976年发表《协同学导论》等著作系统地论述了该理论。
改写自百度百科
协同效应可以用于温室气体与大气污染物协同控制(减污降碳)研究。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与控制大气污染政策之间互相影响、紧密相关,例如,采取温室气体减排措施能够同时减少其他污染物相关的损害——这是因为大部分温室气体和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都来自化石燃料燃烧,这种“同源性”使得能效提升。能源清洁化等源头减排措施能够同时减排温室气体和大气污染物,即形成协同效应。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在其第三次评估报告中就提出了环境方面协同效应的概念,即“实施各种温室气体减排政策所获得的非气候效益”。
世界上诸多国家和地区都非常重视温室气体与大气污染物协同控制。例如,美国认定温室气体属于空气污染物范围,由美国环保署(USEPA)对其大气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进行协同监管;欧盟也在其1996年出台的《综合污染预防与控制指令》中将受监管的污染物扩展为传统污染物和二氧化碳及其他温室气体。目前中国生态环境部门依据《大气污染防治法)(2016年版)实施减污降碳协同控制工作,但该法未清楚界定温室气体“是否属于污染物”的法律属性,使实际工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期待法规的更新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