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饭看出人品,吃饭识人术

导读:“吃饭识人术”,一个人的人品好不好?饭桌上看这三点就够了

小时候,生活是一日三餐,后来在社会上,便成了赶不完的饭局。民以食为天,“吃饭”这件事本是单纯的生活法则,但却逐渐演变为人情世故的社交场所。一个人若是能应付得了何种饭局,那说明其八面玲珑,处事非常圆滑,是他人羡慕的对象。

看似易如反掌的小事,但很多人却难以应付,甚至被他人一眼看穿,这就是“吃饭识人术”的精妙之处。在鱼龙混杂的饭局之中,如何辨别他人,看其人品好坏,其实只需要注意饭桌上的这三点就够了。究竟是哪三点有如此精妙的用处呢?这还需要我们细细体会。

挑三拣四之人,需三思

在饭局之中,通过一个人的言行举止来辨别一个人的人品,并不只是民间流传,而是真正被许多名人大家所验证。例如被梁启超称为半个圣人的曾国藩就深知其道理,曾国藩出身于苦寒之门,七次科考之后才最终迈入仕途的大门,官场之上,尔虞我诈,在饭局之上看似和睦相处,但暗地里却笑脸藏刀,心口不一,所以这通过饭局来看人的门道,他自然是深有体悟。

饭局作为人们拉近关系的社交场合,曾国藩就曾说道,挑三拣四之人最好不要相交。当年,曾国藩作为军事统领,虽然位高权重,但却缺少知根知底的手下来替其分忧。正值这时,有一位他旧时的同乡前来拜见,表示愿意追随曾国藩,不害怕吃苦,只愿为国家效力。曾国藩得知此事后自然欣喜,但也要考察其品行,于是就命令下人准备了一顿晚饭。

曾国藩崇尚节俭,所以这晚饭自然也同军中伙食,但是这位同乡在与其吃饭的时候,看见白粥中的杂粮,却一粒一粒挑了出来。但就是这样微不足道的举动,却导致其未被录用。在曾国藩的看来,这样挑三拣四的行为是不能吃苦的表现,无形之中同乡的谎言早已被看穿,所以此人是万万不能受用的。

这样一场简单的饭局,曾国藩就能得以识人,为自己免去了不必要的麻烦,乃是高深之举。但是也同样值得人们反思,在重要的社交场合,切不可挑三拣四,被他人看去只会是挑剔之举,会对自身的印象大打折扣。

囫囵吞枣之人,太急躁

在饭桌上与挑剔之人相对的则是囫囵吞枣之人,这样的人吃饭不注重场合,只顾自己的饱腹之欲,虽然却是填补了饥饿,但却会因小而失大。若是这一桌人与自己毫无瓜葛也罢了,但若是有着慧眼识珠的伯乐,却因为这样的举动而被否定,这真是得不偿失!

吃饭之时狼吞虎咽,这样的人性情都非常急躁,不在乎他人的看法,即使自身禀赋过人,但也会因为这急脾气而阻碍人生的发展。历史上说到急躁之人,定少不了勇猛善战的张飞,他因为一时的急躁,势必要替关羽报仇,于是便命令手下范强和张达在三日之内征战吴国,不然就要将手下杀之,但这根本就是完不成的任务,于是其手下便密谋将张飞杀害。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一时的得失并不能决定未来的成败,但是若气急败坏打乱自己的计划,那将会为这一时的冲动而付出巨大的代价,所以这急躁的脾气需要加以磨练。

来者不拒之人,城府深

饭桌之上,少不了他人的寒暄与敬酒,而有些人面对他人的请求常常来者不拒,这样的人看似非常随和,但却是城府颇深,喜怒都不会形于色。

与这样的人谋事,看似和和气气的氛围,但却猜不透他人的所想,所以真诚相待时最好多留一个心眼,小心应付才是良策,不然很有可能落入他人的圈套而不自知。

小结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江湖纷争,难以看清,而就在这一场场饭局之中却能窥见端倪,这样的吃饭识人之术,是古往今来很多人的经验总结,看似只是简单的吃饭,但其中却大有门道。有的人在这一顿顿饭局之中,越过越红火,而有的人却不断地被排斥在外,这样识人的方法定是少不了的。

吃饭之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但是做事情也要分场合,不合时宜的举止也要及时自省,不然将会在无形之中给自己带来祸患,这样的弊端还是改正为好。

相关推荐